找到相关内容339篇,用时1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妙华法师:《六祖坛经》的人生哲学意义题外别谈

    身体上先斩断所有恶的行为和习气毛病。成为比丘,头五年先是亲近名师,专精戒律。五夏以后,再研究教义,再后问教参禅,这就是次第。    那么对于今天在座的居士来说,至少要对佛法概论、佛教常见经典的大义要有...之前,我要谈四个问题,这四个问题因为不属于正式讲解内容,所以我冠之以 “ 题外别谈 ” 。    1、生起对佛法的殷重心    第一个问题就是,我希望大家修学禅法要有一个庄严心、殷重心和珍惜自己...

    妙华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70162354.html
  • 梁《高僧传》福慧观之分析与省思──【兴福篇】“论”之研究

    佛法概论》台北:正闻出版社修订二版   2)译文部分   笛卡儿(Descartes)着,钱志纯、黎惟东译,[1984],《方法导论.沈思录》(A Discourse on Method ...2.1建塔之起源与发展 66  2.3.2.2佛陀遗物之崇拜 70  2.3.2.3阿育王神力建塔之传说 73  2.3.2.4阿育王弘传佛法 79  2.3.3描述兴福事业之流传 82  2.2....

    王志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31362860.html
  • 台湾佛教僧团的现代转型~台南地区开元寺与妙心寺之比较研究

    d,《佛法概论》,台北:正闻。  释印顺,1991 e,《佛法是救世之光》,台北:正闻。  释印顺,1992f,《佛在人间》,台北:正闻。  释印顺,1993i,《华雨集》第五册,台北:正闻。  ...台北:圆明。  梁相润、黄宏介,1993,《台湾佛教史初稿》,台北:行卯出版社。  梁启超,1965,《清代学术概论》,台北:台湾商务。  郭小凌,2001,《西方史学史》,北京:师范大学出版。  ...

    杨宫妹(释如微)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15563193.html
  • 台湾当代在家佛教中的维鬘传道协会——一个区域性新兴教团个案的探讨

    法师佛学著作集》光盘版,新竹县:财团法人印顺文教基金会,1998。  ──,《佛在人间》,《印顺法师佛学著作集》光盘版,新竹县:财团法人印顺文教基金会,1998。  ──,《佛法概论》,《印顺法师佛学...第四章 王儒龙的诠释进路与维鬘教团的核心理念 52  第一节 王儒龙对于佛法的诠释进路 53  第一目 诠释背景:耶、儒、佛的失焦对话 53  第二目 挑战与响应:今古文本的解构 56  第三目 分析...

    罗国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15663194.html
  • 《百喻经》及其故事研究

    ——解脱的原理与方法》净行,善律出版社,1987年1月初版  《佛法概论》印顺,出版者:印顺,1971年5月重版  《佛陀的人格与教育》陈柏达,台南:和裕出版社,1999年1版1刷  《佛教典籍百问》...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 【中文关键词】百喻经|譬喻|寓言|佛经故事|佛教文学|佛学思想  【中文摘要】《百喻经》是一部以譬喻故事演述佛法的佛教经典,全书共编撰九十八篇譬喻...

    洪梅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32463671.html
  • 20世纪的求法新潮与密教热

    境野哲的《支那佛教史纲》编撰第一部《中国佛教史》(1929),都是直接受日本佛教研究影响的结果。不少日本学者研究佛教的著述如木村泰贤《原始佛教思想论》、境野黄洋《佛法概论》、上野井清《佛教哲学》、...中华佛法之关系》、《十八道加行作法秘记》、《显密对辨章》等,曾发表于《海潮音》等佛刊。  与显荫同时传扬东密的僧人,还有中日混血,于1925年赴高野山多闻院学密的曼殊揭谛,亦颇富才华,曾撰文批评王弘愿...

    陈兵、邓子美 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42264226.html
  • 读印顺大师《心经·讲记》—兼与王永元老居士商榷

    云集》下编之十一)但《阿含经》与声学者,确乎多说三法印;大乘经与大乘学者,也确乎多说一法印。好像是大乘、小乘截然不同”。(《佛法概论·三大理性的统一》,《妙云集》中编之二)为甚么有此历史事实的发生呢?...云集》,使我能时时研习请益。印公论佛法,深入浅出,通俗易懂,不喜作那些半文不白,不古不今的文章;大师说理,喜从大处着眼,契合时代,抉掠梳理,步步深入。通观印公的文章,平实中肯,没有有那些虚语、高语、...

    鋆 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51164276.html
  • 部派时代的圣果观

    的。佛法概论说:“在家出家的声闻众,为了无限生死的苦迫,觉了生死的根源是无明、贪爱,依中道行去修持,即能向于正觉,到达生死解脱。这必须坚毅恳到的精进,经非常努力,才能豁然大悟,超凡入圣,转迷情的生活为正觉的生活。学者的进修实证,略分四级”。四级,就是四果的四个层次。这是人人可得的,问题在于自己修养程度的如何以为断,佛法从不分别谁能做到谁不能做到。   行者到达第四极果...

    演培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0565949.html
  • 佛教生态观的特质及其现代启示

    印顺“缘起的定义”,摘录自《佛法概论》第十一章第一节。   [10]印顺法师《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偈颂讲记》。   [11]参见林朝成:“心净则国土净──关于佛教...自己,没有实质的“自体”,这实际也是缘起的特质内容之一,即佛法的“无我”观。   佛法“无我”观念实际并非对主体的否定,而是把...

    觉醒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55466511.html
  • 作为方法的印顺:问题意识、诠释效应及其它

    甚或是失真的印象。  一方面,大陆的很多佛学院都将印顺的《佛法概论》、《成佛之道》、《学佛三要》等书列为学生的参考书甚至教材。但这并不必然意味着办学者或是学生服膺印顺思想,乃至以其为圭臬,因为这些书与...的认同则是其中的最强音。太虚、印顺和同时代及稍后的许多佛学青年一样,经历了这种时代精神的洗礼。直到耄耋之年回顾自己一生学思生涯时,印顺还满怀深情地说自己“永远不离少壮时代佛法的喜悦”,从中不难看出那种...

    宣方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90668194.html